4月29日,我校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 团中央《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在江宁校区举行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仪式。为了能使该项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下去,确保学生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对大一至大三学生的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供领导参考:
一、学生体育活动的现状
目前,我校大多数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体育课和早锻炼,还有部分学生参与学校和院系组织的各种类型的群体性活动、体育社团活动、运动队训练等。
早锻炼的形式主要是晨跑。学校规定大一学生每天早晨都要参加20分钟的慢跑,是由学工处负责实施和管理的,总体情况良好。但也有个别学院和部分学生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进行真正的贯彻和执行。大二学生要求早晨起床后,根据自己爱好,可以选择小运动量的体育锻炼,但由于没有组织和监督,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出来参加早锻炼。大三学生没有任何要求,则参加早锻炼的就更是寥寥无几。
大一至大三学生每周固定的体育活动时间,见表1。
年级 | 时间(分钟) | 体育活动形式 |
大一 | 180 | 体育课、早锻炼 |
大二 | 80 | 体育课 |
大三 | 0 | 无 |
二、造成现状的主要原因
1、学业压力过大,学习负担过重。目前,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每周下午基本上都安排第8节课,有的甚至还安排到第9、第10课。学生可以用来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太少。
2、体育场地的制约。目前,江宁校区只有13片篮球场、6片排球场、4片网球场和1片田径场,远远不能满足6000多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之需,五台校区场馆也严重不足。当学生有体育活动的动机时,却没有场地可以活动,久而久之,使他们失去了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3、学校没有明确要求和组织课外体育活动。由于中小学多年的应试教育,许多学生非常缺乏主动锻炼的体育意识,学校没有明确要求他们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也没有很好的进行组织,所以他们有时就不太愿意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宁愿选择在宿舍睡觉、聊天、上网等方式来打发空余时间。
三、解决现状的方案
为了能使更多的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我们根据不同年级的现状,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大一:上好体育课,延长早锻炼时间,增加1次课外体育活动辅导课。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逐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为了能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建议将目前早锻炼的时间由20分钟延长到30分钟,将原先所有学生都沿操场跑步改为分学院分线路沿操场和校园跑步;另外建议增加1次课外体育活动辅导课,并将该课排入课表。
大二:上好体育课,规定参加早锻炼,增加1次课外体育活动辅导课。
继续上好体育课,同时也要求学生早晨参加锻炼,学生早锻炼的形式是分项目自由活动,活动时间30分钟;另外建议增加1次课外体育活动辅导课,并将该课排入课表。
大三:两种办法
第一种办法:开设体育课,规定参加早锻炼,安排1次课外体育活动辅导课。
建议在大三学生中开设体育课,可以将大一、大二四个学期,总共144学时的体育课分摊到六个学期,也可以大一、大二不作调整,大三增加体育课时。在大三学生中开设体育课的主要优点是能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根据我们多年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反映,大三学生的体质健康优秀率(16%)要明显低于大一(46%)和大二(47%)的学生;要求学生早晨参加锻炼,学生早锻炼可形式多样,自行安排,活动时间30分钟;另外建议增加1次课外体育活动辅导课,并将该课排入课表。
第二种办法:开设体育俱乐部,规定参加早锻炼。
根据场地和师资情况,开设体育俱乐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兴趣和需要来选择活动项目,每周可以安排2-3次活动,活动时间也应该固定下来,建议排入课表;要求学生早晨参加锻炼,学生早锻炼可形式多样,自行安排,活动时间30分钟。
要使以上方案顺利实施,学校应加大对体育场馆建设力度,保障各项经费投入,同时也希望得到学工处、教务处、人事处、团委等部门及各学院的大力支持与配合。目前急需增建以下设施:
江宁校区:
1、1座综合性风雨操场;
2、10-12片篮球场;
3、4-6片排球场;
4、1-2片足球场;
5、6-8片网球场;
6、1片板球场(留学生用);
7、改造体操区。
五台校区:
1、确保现有场馆设施不被挤占和挪作他用;
2、提升现有场馆质量,提高使用效率。
体 育 部
2007年5月11日